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Vol. 18 ›› Issue (03): 236-242.do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0.03.011
谢序宾1, 杨光蓉1, 冷怀琼1, 蔡如希1, 胡启明2, 李健2
XIE Xu-bin1, YANG Guang-rong1, LENG Huai-qiong1, Cai Ru-xi1, HU Qi-ming2, LI Jian2
摘要: 金川雪梨黑心病是一种于正常采收期前即可发生的果实褐变的生理病害。分析测定表明,褐变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低于未褐变果实的相应部位;褐变程度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均以果心最大,果肉其次,果皮最小,其与果实不同部位褐变顺序及程度分布一致。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因不同树龄、不同生态环境而有明显差异,但其病果率与酚类物质含量(未褐变果实)间未见明显相关性。褐变果实N、Ca、Mg、Mn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未褐变果实;K/Ca比、K/(Ca+Mg)比及Fe含量则高于或显著高于未褐变果实;P、Zn、Cu、B含量则未见明显差异。与金川品种比较,金川品种易发生黑心病,金花品种则几乎不发生,金花品种果实酚类物质相对高(主要是果心);N、B含量相对低而K/Ca比、K/(Ca+Mg)比相对高;宿萼率显著高。用醋酸钙对金川雪梨进行田间根外喷洒处理后增加了果实Ca、Mg、N含量,降低了K含量、K/Ca比及K/(Ca+Mg)比;降低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提高了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亦降低了病果率。用水及BP-906进行根外喷洒处理与无处理比较,亦不同程度降低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提高了多酚氧化酶活性(以上均为未褐变果实)亦降低了病果率。说明金川雪梨黑心病所导致的。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