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邓达行, 陈亭微, 陈雨轩, 罗玲. 磷酸改性水稻秸秆和猪粪生物质炭添加对不同土壤吸附四环素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331-340. |
[2] |
杨晓曦, 廖阳慈, 王雨琼, 张航, 王思珍, 王智贤. 不同氮源对白腐真菌发酵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5): 564-571. |
[3] |
苗人云, 刘天海,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谭昊. 秸秆与麦粒复配栽培种基质对羊肚菌菌丝酶活性的影响及配方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2): 183-190. |
[4] |
潘丽波, 陈彦君, 关潇. 转Bt基因玉米HGK60对小鼠亚慢性毒性效应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2): 198-204. |
[5] |
叶超, 张昀, 燕香梅, 佟忠勇, 张广才, 高晓丹, 李少博, 张雅楠, 李丽. 秸秆还田方式和数量对棕壤有机碳活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343-351. |
[6] |
刘书池, 胡玉福, 舒向阳, 何佳, 王琴, 李正青, 李智, 阳帆, 李玥秋. 基于Meta-analysis的施镁对作物产量及矿质元素吸收效应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2): 185-191. |
[7] |
陈露丹, 邓良基, 周伟, 刘子骁, 邹光基. 3种有机物料配肥下的宅基地复垦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2): 199-207. |
[8] |
恽云波, 邓欧平. 四川省农村有机废物能源化的区域管理规划方案————以崇州地区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5): 665-673. |
[9] |
黄晶, 王学春, 郅正鸿, 陶诗顺. 小麦秸秆翻埋还田对水稻秧苗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3): 276-281. |
[10] |
沈会涛, 张万军, 赵艳霞, 曹建生. 秸秆覆盖对冀北山区夏玉米土壤呼吸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2): 131-136. |
[11] |
刘凯, 张健, 杨万勤, 吴福忠, 刘洋, 李勇, 胡开波, 王守强, 左明华. 不同农业种植模式土壤-作物系统中Zn的分配与迁移[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1): 30-36. |
[12] |
王琛, 胡玉福, 魏晋, 邓良基, 胡燕. 区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存量估算及利用现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1): 119-123,135. |
[13] |
任万军 伍菊仙 卢庭启 吴锦秀 杨文钰 彭 虎. 氮肥运筹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干物质积累、 运转和分配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2): 162-166. |
[14] |
袁月祥, 刘晓风, 廖银章, 闫志英, 贺蓉娜. 复合菌剂强化秸秆堆肥试验[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2): 180-183. |
[15] |
袁大刚, 蒲光兰. “三沼”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2): 258-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