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菁菁, 林中珍, 黎志强, 刘益平. 家禽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及miRNAs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1): 93-100. |
[2] |
王杰, 原清会, 张明, 曾长军, 赖松家. 中国荷斯坦奶牛PPARGC1A基因内含子9的SNP与产奶性状的相关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2): 219-222. |
[3] |
陈娟, 秦自强.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2): 195-198. |
[4] |
郭迪金, 陈力. 中国天牛科三新记录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2): 187-188. |
[5] |
温安祥. 几种寄生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1): 43-46,75. |
[6] |
刘登才, 郑有良, 魏育明, 兰秀锦, 颜泽洪, 周永红. 将秦岭黑麦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2): 75-77,83. |
[7] |
吕秀兰, 周永清, 廖明安, 杨力. 几种农药对梨木虱若虫和卵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9(03): 234-236. |
[8] |
杨光友, 底思军. 中国家禽体内的寄生吸虫名录(二)[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7(02): 234-239. |
[9] |
丁春邦, 胡超, 周永红. “J-11”和“中国春”与黑麦杂种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7(02): 119-122. |
[10] |
丁志祥. 我国主要落叶果树的矮砧资源及其矮化效应[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3): 358-364. |
[11] |
孙晓辉.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04): 506-517. |
[12] |
陈代文. 家禽饲料评定的代谢能体系及其有效性评价[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4, 12(04): 524-529. |
[13] |
杨光友, 赖从龙. 雅安十三种软体动物体内吸虫幼虫期的调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2, 10(01): 6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