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余思源, 赵山行, 蒋春先, 邓晓悦, 李庆, 张伟, 杨群芳, 王海建. 4种寄主植物对圆粒短角棒虫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2): 227-233. |
[2] |
黄川雄, 刘思凝, 邓纪坤, 龚贵荣, 吴昌焱, 熊仕臣, 徐振锋. 四川盆地西缘不同功能型树种凋落叶功能性状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3): 257-263. |
[3] |
余学杰, 刘柏宏, 柯永培, 赵长云, 夏伟, 石海春. 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瑞玉16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771-776. |
[4] |
张园园, 张晶, 王勇, 韩宝康, 江新华, 张百忍. 无机盐、维生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朱红硫磺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4): 488-492. |
[5] |
陈林, 杨国栋, 林国俊, 伊贤贵, 李龙娜. 西藏错那县种子植物区系及资源特征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4): 431-439. |
[6] |
沈年华, 李传磊, 周园园, 王小德. 浙江省江郎山岩生植物的生态位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3): 265-269. |
[7] |
王涛, 李乐, 林良斌, 张巧玲, 赵淑梅, 熊振谊, 张利. 山东丹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及生长模型的建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1): 33-38. |
[8] |
魏婷婷, 胡振琪, 曹远博, 李星宇, 袁玉敏, 林杉. 风沙区超大工作面开采对土壤及植物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4): 376-381. |
[9] |
甘娜, 陈其兵. 具象手法在寺观园林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1): 117-120. |
[10] |
宋满珍, 虞志军, 李立, 蒋波. 庐山野生木质藤本植物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1): 41-45. |
[11] |
郑有坤, 陈诚, 任丹, 辜运富. 四川汉源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3): 308-313. |
[12] |
赵琦, 王文国. 我国淀粉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176-181. |
[13] |
苏顺宗, 吴玲, 张晓霞, 刘丹, 高世斌, 张素芝. 以玉米自交系18-599为受体的转基因再生体系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122-126. |
[14] |
李安明, 邓青云, 李德华. 长喙田菁植物螯合肽合成酶PCS1的原核表达及纯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2): 213-217. |
[15] |
罗强. 四川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资源及新分布记录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2): 207-212,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