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明金, 李敏, 罗德强, 周维佳, 江学海, 姬广梅, 李立江. 播种量对不同粒型机插优质杂交籼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4): 399-408. |
[2] |
乔媛媛, 郑亭, 郭祯儒, 曹永立, 韩雅楠, 陈晨, 祁鹏飞. 四川省2001-2014年审定小麦品种加工品质参数变化规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3): 282-288,297. |
[3] |
赵振华, 黎寿丰, 黄华云, 李春苗, 王钱保, 薛龙岗. 优质肉鸡胴体外观性状遗传力及相关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1): 89-92. |
[4] |
吕腾飞, 周伟, 孙永健, 秦俭, 朱懿, 杨志远, 马均. 不同秧龄下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枝梗和颖花分化及退化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1): 1-10. |
[5] |
刘天飞, 瞿浩, 马杰, 谢坤青, 杨纯芬, 舒鼎铭. 商业化模式下的优质肉鸡产蛋曲线数学模型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1): 110-113. |
[6] |
吕建群, 吴清连, 陈林, 曾宪平. 四川5个主要水稻恢复系所配组合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1): 38-41. |
[7] |
刘巧稚, 黄富, 谢戎, 刘成元, 黄锐, 张晋, 叶华智. 利用RAMP标记研究24份优质抗稻瘟病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1): 24-28,33. |
[8] |
吕建群, 曾宪平. 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4): 390-393. |
[9] |
肖启银, 任万军, 杨文钰, 瞿天富, 潘成军. 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4): 381-389. |
[10] |
郑顺林, 吴永成, 李首成. 高强力棉花养分吸收特性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1): 113-117. |
[11] |
李天, 田彦华, 傅淡如, 王西瑶. 超高产杂交稻Ⅱ优162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4): 402-406. |
[12] |
李天, 傅淡如, 王西瑶, 胡小红, 李崇云. 两系杂交水稻两优681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3): 274-279. |
[13] |
王燕, 张文秀, 袁继超, 张文爱. 攀西地区优质稻生产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度与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2): 174-178. |
[14] |
徐坤, 赵益强, 赵宗贤.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9(04): 359-361. |
[15] |
游述麟. 四川省“九五”杂交水稻育种攻关协作的回顾与展望[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9(02): 185-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