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年华, 李传磊, 周园园, 王小德. 浙江省江郎山岩生植物的生态位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3): 265-269. |
[2] |
韩琳娜, 周凤琴. 引种紫锥菊的ISSR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4): 439-444. |
[3] |
韩琳娜, 周凤琴. 不同种源引种紫锥菊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1): 52-55. |
[4] |
万雪琴, 夏新莉, 尹伟伦, 慈龙俊, 张新时. 北美杂交杨在北京引种的苗期生态适应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1): 32-39. |
[5] |
廉培勇, 李贤伟, 刘金业. 速生杨引种苗期对比试验及生长模型的建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3): 348-354. |
[6] |
陈学宽, 范源洪, 吴才文, 刘家勇, 杨洪昌. 甘蔗新品种Sp71-6180的引种试验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1): 97-100. |
[7] |
赖挺, 张健, 冯茂松, 谢贤健. 四川巨桉主要引种区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3): 318-322. |
[8] |
刘智能, 周鹏, 姚霞珍, 鲍隆友. 西藏林芝地区木本园林植物引种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2): 208-213. |
[9] |
干少雄, 王启和, 王勋杰, 熊大国, 代仕高, 曹小军, 蒲春林. 湿加松F2子代一年生苗高的变异[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1): 92-94. |
[10] |
张泽岑. 茶树南种北移萌发早迟原因的探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3): 225-227. |
[11] |
邓玉林, 陈其兵, 江心. 引栽麻竹生长特性及优化培肥方案初探[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1): 43-45,52. |
[12] |
张旭东, 苟剑英. 四川梅生态型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2): 293-295. |
[13] |
宫渊波. 经济林发展比例的因素探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1): 55-57. |
[14] |
黄颜梅, 张健, 罗承德. 树木抗旱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1): 49-54. |
[15] |
陈其兵, 江心. 湿地松纸浆林丰产技术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440-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