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雪丽, 吴吉英子, 刘凡, 刘旭东, 任俊波, 杜青, 陈平, 雍太文. 大豆品种对间作玉米苗期根系生长及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1): 11-18. |
[2] |
黄营, 吴强, 邓姝玥, 何秀琴, 晋云, 汪锦, 罗凯, 谢琛, 王甜, 雍太文. 两种间作模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5): 513-519. |
[3] |
罗万宇, 唐庄峻, 任永福, 杨文钰, 王小春. 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4): 442-451. |
[4] |
陈小红. 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与环境特征[J]. , 2017, 35(02): 0-0. |
[5] |
万丽, 刘昀东, 丁国栋, 高广磊, 梁文俊, 安云, 贺宇. 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1): 27-31. |
[6] |
石大兴, 王米力, 龚毅红, 冯德宾, 吴小敏. 马尾松雌雄花枝营养动态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1): 32-34. |
[7] |
万雪琴, 胡庭兴. 四川人工林现状及发展趋势[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3): 288-294. |
[8] |
吴强, 单翠英, 易东, 谭定群. 马尾松种子园花期观察与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6(04): 444-451. |
[9] |
潘开文, 杨冬生, 江心.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系统改造恢复效应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4): 503-508. |
[10] |
胡庭兴, 江心, 李贤伟. 四川油桐现状及其在长防林建设中的经营对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449-452,456. |
[11] |
邓玉林, 江心, 杨冬生. 柏木低效防护林改造效益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430-436. |
[12] |
李贤伟, 胡庭兴, 杨祯禄. 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3): 437-439. |
[13] |
李贤伟. 云南松研究现状及动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03): 309-314,363. |
[14] |
胡庭兴, 李贤伟, 杨祯禄. 四川马尾松低产林经营类型划分及其应用研究(Ⅰ)——低产林经营类型划分[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03): 295-300,283. |
[15] |
潘开文, 杨冬生, 江心. 马尾松低效防护林多层经营技术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02): 188-191,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