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红菊, 李晓迪, 陈思怡, 戴浩, 常小丽. 套作大豆根腐病与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相互侵染关系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5): 551-557. |
[2] |
周书玉, 袁川, 王景燕, 龚伟, 唐海龙. 菌剂和外源氮素添加对青花椒采收剩余物分解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799-806. |
[3] |
周欢欢, 严雳, 王对平, 雍太文, 龚国淑, 尚静, 杨文钰, 常小丽. 四川省套作玉米茎腐病致病镰孢菌的分离与鉴定[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5): 598-604. |
[4] |
沈丽淘, 李平, 王学贵, 张敏. 山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3): 313-318. |
[5] |
冯茜, 黄云, 巩春梅, 范巧佳, 万英. 川芎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的生物学特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1): 24-27. |
[6] |
廖薇, 张健, 杨婉身, 邹平, 王晗光. 青花椒根际土壤化感物质成分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1): 47-50. |
[7] |
曾华兰, 叶鹏盛, 李琼芳, 江怀仲. 利用木霉防治丹参根腐病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2): 142-144. |
[8] |
朱天辉, 陈第文, 曾保清, 杨启志. 花椒膏药病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1): 67-69,124. |
[9] |
朱天辉, 陈第文. 花椒根腐病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15(01): 70-73. |
[10] |
张庆, 冷怀琼, 朱继熹. 苹果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及其有益菌的研究Ⅰ.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4(02): 157-161. |
[11] |
朱天辉, 陈第文. 花椒根腐病的发生发展规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03): 288-291. |
[12] |
朱天辉, 陈第文, 曾保清. 花椒根腐病的成因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02): 166-169. |
[13] |
文成敬, 陈文瑞. 木霉绿色粘帚霉和柑桔青绿霉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比较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3(01): 26-29. |
[14] |
刘丹碧, 陶家凤.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侵染初期的组织病理学[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4, 12(03): 357-363. |
[15] |
汪来发, 邱德勋. Psedomonas sp. A03处理种子防治杉木和云杉幼苗立枯病(Phizoctonia solani)[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4, 12(02): 240-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