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曦, 胡婷婷. 园林树木落叶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2): 191-197. |
[2] |
张雪梅, 李婷, 涂洋, 兰秀锦, 龚江洪, 唐力为, 马建. 一个小麦中水稻根系直系同源基因的分子鉴定及表达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6): 645-653. |
[3] |
李婷, 涂洋, 李聪, 刘航, 兰秀锦, 马建. 普通小麦TaGNOM1的分子鉴定和表达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4): 373-383. |
[4] |
苗人云, 刘天海, 唐杰, 黄忠乾, 彭卫红, 谭昊. 秸秆与麦粒复配栽培种基质对羊肚菌菌丝酶活性的影响及配方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2): 183-190. |
[5] |
陶军, 兰秀锦. 对具有一个共同亲本的杂种F1育性差异的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38(01): 1-7. |
[6] |
罗伟, 刘家君, 丁浦洋, 邹亚亚, 李婷, 谢全, 马建, 兰秀锦. 小麦颖壳绒毛性状的驯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743-754. |
[7] |
余学杰, 刘柏宏, 柯永培, 赵长云, 夏伟, 石海春. 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瑞玉16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771-776. |
[8] |
程宇坤, 李健, 姚方杰, 蒋云峰, 江千涛, 李伟, 蒲至恩, 邓梅, 魏育明, 陈国跃.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种质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4): 434-441. |
[9] |
伍晓轩, 杨洪坤, 朱杰, 柳伟伟, 普琼达瓦, 樊高琼. 不同有机肥种类配施化学氮肥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283-287. |
[10] |
苟小梅, 张瑞平, 张宇羽, 余伟, 蔡艳, 杨军伟, 杨建春. 苗床添加微生物肥料对植烟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338-342. |
[11] |
付元芳, 陈卓昀, 曾凡航, 王舒婷, 韩国全, 王利娜, 陈洪. 黑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提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374-382. |
[12] |
陈朝阳, 易晓余, 熊君, 杨珂, 许珂, 匡成浩, 张志鹏, 丁丽, 蒲至恩, 陈国跃, 李伟. 118个小麦新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分子标记评价[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6): 722-728. |
[13] |
蒋云, 张洁, 宣朴, 杜文平, 陈谦, 张军, 王颖, 郭元林. 川辐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改良演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5): 576-583. |
[14] |
肖全伟, 吴文林, 刘玲利.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的8种真菌毒素[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 36(05): 584-591. |
[15] |
刘洪坤, 唐宗祥. 利用SLAF-seq技术开发新寡核苷酸探针鉴定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4): 402-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