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雨寒, 张荣萍, 陶诗顺, 侯永康, 黄正, 张琪, 周宁宁, 阿什日轨. 川北丘陵区水稻油后直播品种适应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3): 316-322. |
[2] |
周楷玲, 陈绪文, 龚伟, 王景燕, 罗永飞, 杨文龙, 唐海龙, 刘江丽, 李灵聪. 核桃林下复合种植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6): 807-813. |
[3] |
石海春, 余学杰, 吴元奇, 柯永培, 袁继超, 胡尔良, 刘柏宏. 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瑞玉16的选育及适应性评价[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3): 296-300. |
[4] |
周明, 李彪, 欧阳菠, 钟赟, 杨建东.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Toll样受体5基因的克隆和适应性进化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02): 232-240. |
[5] |
梁文俊, 魏曦, 朱宝才. 冀北山地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3(04): 371-376. |
[6] |
王洪, 孔祥周, 李易, 陈剑桥, 李德权.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坡地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评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1): 103-106. |
[7] |
潘声旺, 杨秀云, 何茂萍, 杨丽娟. 几种典型道路边坡植被配置模式的护坡效益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2): 151-156. |
[8] |
杨刚, 张冀, 陶由之, 叶小丽, 伍钧. 成都平原水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分析——以彭州市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4): 445-450. |
[9] |
李苗裔, 王石英, 蒋容, 张伟. 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得荣县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1): 60-66. |
[10] |
彭燕, 邱英, 刘霞. 亚热带湿润区野生草地早熟禾生长特性及坪用价值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1): 40-44,58. |
[11] |
万雪琴, 夏新莉, 尹伟伦, 慈龙俊, 张新时. 北美杂交杨在北京引种的苗期生态适应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1): 32-39. |
[12] |
张奎, 雷彻虹, 谭中月. 攀枝花印楝引种试验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3): 282-287,293. |
[13] |
程晓彬, 唐德华, 李婷. 石渠丘状高原区土壤有机质的区域分布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4): 417-421. |
[14] |
张宗锦, 刘世全, 成本喜, 范宇, 李怡.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资源特点与特色生态农业建设途径探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1): 77-82. |
[15] |
李伟, 胡庭兴, 宫渊波, 张学权, 万雪琴. 川西低山区几种林(竹)-草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能力对比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6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