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庆霞, 包维楷. 华山松和油松冠型结构对林窗式疏伐的响应[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1): 24-28. |
[2] |
汪媛燕, 王立, 满多清.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2(04): 355-361. |
[3] |
孟庆玉, 张涛, 廖秀川, 彭波, 贺飞. 汶川地震后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3): 302-307. |
[4] |
万丽, 刘昀东, 丁国栋, 高广磊, 梁文俊, 安云, 贺宇. 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空间结构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1): 27-31. |
[5] |
莫康乐, 张志强, 陈立欣, 周洁. 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蒸发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1(01): 32-36. |
[6] |
安云, 丁国栋, 梁文俊, 高广磊, 贺宇, 魏宝, 包岩峰, 鲍彪. 抚育间伐对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群落稳定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1): 12-17. |
[7] |
向元彬, 胡红玲, 胡庭兴, 万见中, 普梅, 颜震, 丁云海. 华西雨屏区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分解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4): 465-471. |
[8] |
陈礼清, 张丹桔, 张健. 巨桉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4): 472-476. |
[9] |
马晓雪, 龚伟, 胡庭兴, 王景燕, 李小平, 石薇.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1): 56-60. |
[10] |
郑开基, 何东进, 洪伟, 刘进山, 蔡昌棠, 王其炳, 李晓景, 刘翠. 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天然柳杉林物种多样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3): 289-294. |
[11] |
钱丽源, 张健, 邱丹, 帅树成, 蒋义军, 车石林, 吴福忠.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乐山巨桉工业原料林的灾损特征[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3): 309-313. |
[12] |
冯茂松, 张健, 钟宇. 四川巨桉人工林大中量营养元素DRIS诊断[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1): 55-59. |
[13] |
鲜骏仁, 万芙蓉, 胡庭兴, 杨华. 亚高山针叶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2): 158-162,196. |
[14] |
郝云庆, 王金锡, 王启和, 蒲春林, 孙鹏. 柳杉人工林近自然改造过程中林分空间的结构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1): 48-52. |
[15] |
孟兆鑫. 川西亚高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4): 441-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