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靳晓莉, 程根伟, 麻泽龙, 范继辉. 川中丘陵区李子溪流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0(01): 56-59. |
[2] |
李婷, 于青秀, 张世熔. 基于RS和GIS的涪江流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定量估算[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1): 84-88. |
[3] |
林惠花, 武国胜, 朱鹤健. 福建长汀土壤侵蚀的动态经济度量[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2): 159-163. |
[4] |
马晓雪, 龚伟, 胡庭兴, 王景燕, 李小平, 石薇. 天然林及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1): 56-60. |
[5] |
沈迪玉, 杨万勤, 张健, 周利强, 吴福忠. 镉胁迫对欧美杂交杨(Populus deltoides×Populus nigra)光合作用与生物量生产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1): 61-66. |
[6] |
刘赞, 胡庭兴, 赵安玖, 黄从德, 高友珍.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长江防护林区的土壤侵蚀动态特征——以湖北省红安县倒水河流域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3): 295-301. |
[7] |
魏晋, 邓良基, 谭宏, 胡燕, 王琛. 川中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性评价——以广安市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3): 338-344. |
[8] |
丁海萍, 李首成, 韩敬, 刘文全, 郑顺林. 人为活动对四川中部丘陵区村级景观的能流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4): 413-416,431. |
[9] |
杨洲, 张世熔, 吴若玉, 李婷, 陈肖, 吴德勇. 基于RS和GIS的川中丘陵区景观格局研究——以云合镇为例[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2): 182-186. |
[10] |
雷加容, 何毓蓉, 余敖. 紫色土无机胶体与土壤肥力[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2(03): 233-238. |
[11] |
麻泽龙, 宫渊波, 胡庭兴, 于增瑞. 森林覆盖率与水土保持关系研究进展[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1): 54-58. |
[12] |
雷加容, 何毓蓉, 余敖. 几种紫色土的腐殖质组成特点[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9(02): 190-192. |
[13] |
熊明彪, 舒芬, 宋光煜, 石孝均, 毛知耘. 多年定位施肥对紫色土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9(01): 44-47,69. |
[14] |
张丹, 徐建忠, 熊东红, 李登煜, 贺积强. 四川紫色土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相关性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18(02): 173-175. |
[15] |
廖晓勇, 张先婉, 邓良基, 蒋道德. 川中丘陵区坡坎的利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7(04): 439-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