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Vol. 14 ›› Issue (02): 247-252.doi: 10.16036/j.issn.1000-2650.1996.02.021
杨佐忠1, 金德强2, 粟安全2, 乐国富2, 王兴旺3
Yang Zuozhong1, et al2
摘要: 华山松疱锈病的病菌系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 C. Fischer ex Rabenhorst)的一个生态型或变型,具长循环型生活史。0、Ⅰ阶段生于华山松枝干皮层,分别于8-9月和次年3-6月出现;Ⅱ、Ⅲ、Ⅳ阶段生于狭萼茶藨子,[Ribes glaciale wall var. Laeiniatum(Hook f. et. Thoms)Clarke]叶片,分别于5-8月和8-9月出现。病菌以多年生菌丝在华山松活体组织内越冬。孢子主要靠风力传播。完成浸染循环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并有侵染重叠现象。锈、夏孢子的散放期分别为60天和70天左右,散放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7月中旬至7月中旬。锈子器始见期的早迟和持续期的长短分别取决干上年11月至当年锈子器始见期及锈子器发生期>0℃的积温值,幼苗至35年生的华山松均可染病,以幼树受害最重。同一发病年度,林分病情的动态变化不明显,年间呈逐年增加。林分发病率(y)及感病指数(y')与林间狭萼茶藨子数量(x)呈显著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显著,锈孢子突顶端平截与基部基本等径,具4-5个环纹。夏孢子表生锥形刺。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