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包灵丰, 林纲, 赵德明, 贺兵, 江青山, 张杰, 王丽. 新育成水稻三系不育系综合农艺性状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01): 14-18. |
[2] |
牛秀芬, 曹墨菊. 自交系068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3): 307-310. |
[3] |
母贵琴, 张利, 钟国成, 李南杰, 王萌. 鼠尾草属3种植物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1, 29(02): 203-206. |
[4] |
李冰瑶, 罗莉, 汤利, 李燕, 丁春邦. 淫羊藿属6种植物的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0, 28(04): 463-466. |
[5] |
汪静, 荣廷昭, 曹墨菊. 两个新选玉米雄性不育材料的初步鉴定和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4): 415-418. |
[6] |
曾秀丽, 代安国, 李青, 次仁卓嘎, 龚君华, 谢玲. 部分牡丹花粉粒超微结构的研究初报[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4): 466-470. |
[7] |
杨界, 李燕, 罗莉, 汤利, 丁春邦. 无机元素对狭叶重楼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7(02): 199-202. |
[8] |
王益, 康厚扬, 原红军, 蒋云, 张海琴, 周永红. 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衍生后代的农艺性状和细胞遗传学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6(04): 405-410. |
[9] |
荣凤军, 曹墨菊, 唐祈林, 潘光堂, 荣廷昭. 转Bt基因后代玉米新不育胞质A的遗传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5(01): 29-33. |
[10] |
余霞, 龚国淑, 鲁学蓉, 叶华智, 张敏. 新月弯孢菌nit突变体的诱导与鉴定[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4(01): 61-64,100. |
[11] |
蒙大庆, 袁代斌, 郭子荣, 李芝凡, 蒲定福, 胥岚.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型核不育系绵7AB-4的遗传研究Ⅰ.育性表现的初步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24-28. |
[12] |
刘福霞, 曹墨菊, 荣廷昭, 潘光堂. 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与RAPD标记的连锁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3(01): 19-23. |
[13] |
张颖, 牛应泽. 人工合成甘蓝型大粒材料H484花粉生活力及减数分裂观察[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4): 289-291. |
[14] |
孙庆泉, 荣廷昭. 玉米胞质雄性不育材料的研究和利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1(01): 49-53. |
[15] |
蒙大庆, 袁代斌, 李芝凡, 蒲定福, 胥岚.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绵9AB-1不育性的遗传规律研究及初步应用[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0(04): 328-329,353. |